亦師亦友, EMBA加持主場優勢 巨變的年代,風險管理人才出頭天|長宏部落格|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長宏部落格
長宏部落格
772
亦師亦友, EMBA加持主場優勢 巨變的年代,風險管理人才出頭天

亦師亦友, EMBA加持主場優勢 巨變的年代,風險管理人才出頭天

「風險管理是公司治理與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環節,不僅金融與保險業極為重視,許多大型製造業也紛紛成立風險控管專責部門。」勞動部在「2019年職類別薪資調查報告」不但強調,隨著全球化趨勢,成立風險管理專責部門已成為企業經營趨勢;更明確指出,國際經濟環境近幾年動盪不安,美國房地產次貸風暴引發2008年金融海嘯,隔年又爆發歐債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極大衝擊;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極端氣候威脅提高,都成為企業經營不確定變數。為了降低可能的損失,對風險管理人才的需求勢必「水漲船高」。

風險管理風潮 從金融業擴展到大企業
然而勞動部雖預測風險管理將在職場引領風騷,但調查報告卻顯示,國內風險管理人才九成九集中於金融與保險業,在工業界服務者僅占0.65%。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分析,中小企業占台灣全體企業比率逾97%,企業興衰與經濟環境息息相關,碰到景氣波動,能夠活下去,就是運氣好。也因此早期對中小企業而言,連能不能活過明天都不知道,當然就不會重視風險管理。但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沿襲國外企業發展經驗,除了建立公司運作SOP(標準作業程序),也慢慢重視風險管理對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台灣企業掀起風險管理風潮是從金融保險業開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要求金融控股公司與銀行業應設置獨立專責風險控管單位,並定期向董事會提出風險控管報告;2011年擴大到所有保險業者。張士傑指出,風險管理目前在銀行、證券和保險業不但是必做,而且有法規強力規範。這股風潮也逐漸擴展到一般產業:「就我所知,像台積電、聯電、BenQ、長榮航空、中華電信和台灣中油公司……等大企業,都設有風險管理專責部門,確保企業不會因為作業風險造成損益劇烈波動。」

風險管理系青出於藍 因「稀少」而獨特
張士傑強調,企業發展到相當規模,就無法單靠老闆眼光精準與勇敢投資,繼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開疆拓土,企業要永續經營不能不做風險管理。國外有很多研究顯示,善於風險管理的企業,不但營運損益能夠維持在穩定範圍內,不會隨著景氣波動暴起暴落,投資者也願意以更高股價持有。這也是國內上市櫃公司越來越重視風險管理的主因,運作上軌道且有規模的企業,都設有直屬總經理的「風控長」負責相關業務。

儘管風險管理已成為公司治理發展趨勢,也被看好引領職場潮流,在大學系所卻保有「稀少」的獨特性,國內僅少數大學設有「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國立大學僅政治大學和高雄科技大學,私立大學則有淡江、逢甲、銘傳和實踐大學等校。張士傑透露,各校原本的系所名稱都是「保險系」,後來覺得保險系過於狹隘,加上家長聽到保險系就認為是賣保險的,不喜歡孩子從事保險行業,各校就擴大領域加入「風險管理」,改為「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簡稱風險管理系)。

延攬EMBA任業師 傳授實戰經驗
「風險管理系所畢業生就業,絕對有主場優勢!」張士傑指出,很多人覺得學校培養的學生跟企業的連結性太低,難在職場學以致用。但就政治大學而言:「我們除了提供學生實習機會,也邀請傑出企業人士擔任業師授課。尤其是開設EMBA(高階管理碩士學位班)以後,EMBA同學把他們舉富的實務經驗帶到學校,跟大學部和碩士班同學分享,整個情況完全改觀。」相較於其他學校,「政大商學院校友遍布企業界,也讓我們的學生更容易到企業實習,跟產業的互動直接而密切。」

張士傑表示:「政大並未規定大學部學生在校4年期間,一定要到企業實習才能畢業,全看學生個人意願。大學部學生有些還在做夢階段,不見得每個人都想往本科系發展,對未來的規劃有很多彈性。但只要學生有興趣走本科系,我們就會提供他們充分的機會。至於碩士班學生未來發展方向已很清楚,除了專業課程,第2年還要到企業實習,等於唸書的時候就跟企業有很直接的接觸。」

社團活動教學相長 實習驗收課堂所學
政大更善用EMBA擴充教學資源:「大學部和碩士班業師,幾乎都是我們EMBA和企業家經營管理研究班的同學,他們各在不同領域擁有豐富實務經驗,除了平日課堂教學,大學部和碩士班同學也可以利用他們在週六日到校上課時,透過社團活動跟EMBA和企家班的業師們接觸。」張士傑強調,「風險管理必須靠經驗傳遞,其他學校絕對沒有這麼堅強的業師陣容,我們也透過這樣模式累積學生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培養出來的人才個個都是『正黃旗』!」

風險管理學系學習涉獵領域涵蓋基礎數理、法學、商業管理和財務會計等,還要熟悉車險、商業火險、地震險等各種產險,退休金和年金保險,甚至董監事責任保險,降低企業因不確定因素引發經營風險並透過保險轉嫁損失。張士傑指出:「學生如果利用寒暑假到企業實習,導師都會跟公司討論他們的表現,學生在校所學能不能符合公司要求,我們很需要企業的意見回饋,盡可能培養學生以後在職場所需的專業。」

證照非畢業條件 鼓勵學生自我挑戰
面對近幾年各大專校院掀起專業證照風潮,張士傑表示:「風險管理學系學生畢業前必須取得證照僅有英文檢定,其他專業證照,學校和老師就是鼓勵學生勇於嘗試,但沒有硬性規定。因為我們覺得考證照是個人的能力培養,若規定硬要有證照才能畢業,學生就會考最簡單的,應付了事。若是從輔導與鼓勵出發,學生反而會在畢業前更積極自我挑戰,我們有很多學生在畢業前考到SOA(美國精算學會)精算師和CFA(特許財務分析師)證照,這些證照都不好考。」

因應風險管理成為公司治理潮流,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正積極推動風險管理師職業證制度,希望政府能夠比照醫師或會計師等專業職能,明訂取得個人風險管理師或企業風險管理師職業證照者,方能執業。

專案管理融合風險控管 使命必達
張士傑調,風險管理雖然會增加計畫執行成本,但就專案管理而言,若缺乏風險管理的控管機制,企業就要冒著計畫執行成果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風險。若有風險管理認知者參與,就會針對預期效益做出最好跟最壞的評估,計畫執行過程若稍有偏差,風險管理師就會適時提醒專案負責人,讓整個計畫順利在預定時程內達到公司預期效果,不會與預定目標相差太遠。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衝擊遠超過各國預期,從總體經濟、個體經濟,各行各業到個人的衣食住行都受到嚴重影響,除了成為課堂討論的議題,更加深世人對「天有不測風雲」的風險認知。張士傑呼應勞動部「2019年職類別薪資調查報告」總結指出,隨著不確定因素頻繁引發世局波動,震盪越來越劇烈,企業對風險管理師的「需求度」越來越高,已成為必然的職場趨勢。

enlightened文章出處 : 《專案經理》雜誌2020年12月號精準掌控風險管理 從此不再當專案救火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