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有多少次,當我看著產品企劃的設計資料,並看著他的眼睛問:「這個設計的想法是從哪邊來的?」沒跟我合作夠久的企劃,通常都搞不清楚我問的是什麼。「這樣的設計是因為這樣那樣……所以會受歡迎的!」眼睛裡閃爍著光芒的產品企劃這樣回答我。而躲在旁邊看戲的資深企劃,心裡正在偷笑著:又有人要遭殃了。故事講到這裡,後面就不多說了,你知道的……。
商業分析中的需求管理是什麼?
人人都想受到歡迎,就像是內急的時候,都想搶到一間廁所一樣,是個真理。然而,產品能受到歡迎的關鍵是:「它的商業價值足以讓人從口袋裡掏出錢來。」這裡的兩個關鍵字,一個是「商業」,另一個是「價值」。
而透過需求管理,我們就可以在伸手不見五指,名叫「商業」的礦洞中找到那條「最有價值」的黃金礦脈。
為什麼需求管理這麼重要?
所謂的商業,是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動態機率世界中,一連串不斷朝目標提高勝率的複雜策略決定與行動。所以,既然世界是動態變化的,那麼活在這世界的我們,同樣也是不斷在變化著。但是,人類嘛,懶惰是我們的天性,所以,我們都不希望在面對變化的時候,還要花腦筋去煩惱如何應對。所以,使用需求管理技術來管理需求變化,我們才更有餘力,跟上並發現世界動態脈動的變化。因為如果你不知道世界將如何改變,那麼這個世界就會來改變你。
需求管理的應用實例
前面講這麼多廢話,實務上,需求管理該怎麼用呢?
一、跨國性等級—NASA火箭發射計畫
● 計畫背景:建造將火星登陸艇送上太空的火箭發射組。包含軟硬體的規劃、設計、建造、運送、組裝、測試和驗收,整個團隊橫跨15個國家,超過1萬5,000人與上千個團隊。
● 怎麼做:透過研究數量龐大的紀錄與設計文件,定期與不定期舉辦超過千場的會議,由數個團隊將上到下、下到上的整體規劃與細節調整,歷經五年以上無數次的整合、拆解再重整,才將幾十萬個需求整合成龐大的需求管理計畫。
● 好處:透過反覆的調查、研究與規劃,每個團隊都很清楚彼此的需求,於是,火箭發射計畫才能縝密且毫無錯誤地順利進行。
● 主要技術:文件研究、訪談、問卷、促進會議、焦點團體法、德爾菲法、模型解構法、模擬、打造雛形……不同部件、階段、國家、團隊和個人,需要使用不同的需求引出、管理與溝通方法,基本上來說,能用的都用上了。
二、企業等級—企業內外部系統
● 計畫背景:打造企業對外網站,並結合現有系統調整內部流程或增加新的系統。
● 怎麼做: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找到正確的利害關係人,也許是總經理,但也有可能是某個負責關鍵部門的小主管。
我們可以透過企業流程找出流程關鍵後,經由訪談、腦力激盪、現場觀察……等方法找到關鍵利害關係人,並與各個關係人之間的人際網路,持續營造良好的互動關係。
● 好處:透過需求管理技術與人際網路溝通,讓每個團隊的目標一致,將會是專案是否能夠順利成功的關鍵。
● 主要技術:一對一訪談、腦力激盪、焦點團體法、促進會議、模型解構法、雛形法、權重排序法。
三、消費者等級—消費性產品
● 計畫背景:規劃電競手機產品,目標為東南亞市場。
● 怎麼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現場觀察。讓我們帶領團隊租下當地民眾的房子住幾個月,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了解他們如何生活、購買並使用手機、玩遊戲、繳通信費,調查、歸類並分析消費者的各種面向,直到你彷彿變成土生土長的當地人為止。
● 好處:了解人們在什麼情況與條件下,願意將錢從口袋裡掏出來購買產品,並經由融入生活,感受當地的消費趨勢變化,幫助產品持續進化,進而提升顧客忠誠度。
● 主要技術:當地訪談、現場觀察、焦點團體、問卷統計、腦力激盪。
需求管理帶來什麼好處?
無論專案是大或小,需求管理的目的都是要從最不可言喻、無法說明的「空氣」中,尋找出具有最高價值的寶藏。
於是,我們才能在有限的資源下,持續關注對達成目標有最高價值的需求。
如何培養需求管理的思維與習慣?
為了培養需求管理的思維與習慣,你得知道人類並不理性,我們都是被感覺所驅動的生物,因此,只有當你在情緒感覺上跳出舒適圈之後,才能用更寬廣、更客觀的視野,看見未知的新世界。
培養正確的情緒後,可以用CAPD四步驟來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 Check(檢查):檢查當下的狀態、能力與資源。
● Assessment(評估):評估哪些面向的需求,尚未滿足階段性目標的條件。
● Plan(規劃):規劃引出、管理與變更需求的計畫。
● Do(執行):執行需求管理計畫。然後再回到Check開始新循環,直到達成最終目標。
有什麼技巧可以利用?
有了正確的情緒和良好的思維習慣後,可以透過「需求引出技術圖」來檢視有哪些技巧可用。
管理的核心與重心就是需求管理
還記得在文章一開頭,我講的故事嗎?其實,這故事的重點並不在產品企劃,而是在管理者身上。
因為只有當主管能夠掌握需求的來源、管理需求的變化的時候,產品企劃才能夠在一次次的打槍與挫折當中,被打磨發亮成為閃閃動人的鑽石。
如果你是產品企劃人員,也別偷笑,其實你也沒辦法推卸責任,畢竟,第一線的需求是掌握在你手上,而不是主管。
所以,無論是主管或是產品企劃,需求管理都將是幫助你順利達成任務的成功關鍵。
文章來源:《專案經理》2020年06月號 商業分析 解決企業問題與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