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佳達
作者簡介
國立成功大學 系統及船舶工程學系碩士畢業,2021/8/24正式成為PMP。
金千盛有限公司總經理,專長遊艇設計製作、船用設備設計製造,取得PMP證照積極驗證於大型專案實務與手法,落實發揮專案管理效率。
曾任Horizon Group, Premier Shipyard 設計工程師、專案工程師、生產部課長。
外資企業Mazarin Shipyard、Hudson Shipyard 工程部經理。
文章內容
前言:
去年6月參與PMP受訓,8月24順利取證,回想當初為何會接觸PMP,觸發點在於發願建設道場但沒有頭緒,卻巧遇貴人引見及提攜所致。再者基於造船廠十多年實務經驗,對於正規PMP觀念理論充滿好奇,到底有何觀念及手法上不同?這是讓我決定報名PMP認證課程初發心!
報名課程後,跟隨長宏專案管理公司安排的課程及節奏,固定每週六日,加上讀書會時間,過程有老師教練專業引導,長宏非常用心的課程設計特色;至於個人時間,工作在怎麼忙也鼓勵依據先前學校唸書技巧,課前預習、課中專注、課後複習等三大原則,所以滿享受這樣的過程,僅在正式考試前氛圍,加上報名費不想損失情況下存在無形壓力,畢竟也離開學校十多年。
大型專案的規劃流程主要是指「確認客戶需求」
就是專案管理中最有趣的定義範疇,討論遊艇設計製造實務之前,先分析客戶需求特性,就台灣現況遊艇公司(僅少數特定幾家),在全球生產排名而言(以累積船舶長度為指標)平均座落在第五名,排名前三名船廠皆為美國及荷蘭等上百年歷史的造船廠,台灣長期處在特殊政治氛圍,含對岸中國共產黨及國民黨戒嚴時期等眾合因素下,即便美麗福爾摩沙島之四面環海條件,也使大多人無法輕易搭乘私人遊艇出海享受海洋生活。
就算不會玩船,為何台灣遊艇製造也能有一番成績?某種程度感謝美國人,1960年時期於基隆淡水小型造船廠建造私人遊艇,後續至1980至1990年顛峰時期為所謂台灣遊艇奇蹟,全台遊艇製造公司數量超過上百家,皆為小船代工且量產型;經過台幣升值及金融海嘯等襲擊下,蛻變後遊艇公司數量約莫二十家,船型演化成大型私人豪華遊艇,並靠著高度客制化及合理交期約12個月、例如空間客制配置、精緻木工、室內油漆、外部欄杆、白?拋光等工藝技術,另外全新船售價約為國外同級船七成水準,某種程度船東會轉向尋找亞洲遊艇製作。
以船長140英尺私人豪華遊艇為例,平均售價在1500萬美金,交期14至16個月,相較國外同級品,船東客戶約能省下約300萬美金,可另作為水手群及設備保養之用途,雖然品牌知名度沒有國外高,但實質船上設備如動力引擎、發電機、空調等等採用國外品牌,爾後交船後之使用者習慣與保養需求不受影響,仍屬船東獨一無二船舶。
造船專案時程被壓縮是很常見,且現況全球疫情及航運塞港等複雜因素,企業會壓縮提前約1個月,先將船舶完工以利後續更多空間來選擇航運商船期及運費,這在整體船價佔一定比例,有些專案在本文契約上也會明訂延遲交船或船艇重量超過基準等罰則,畢竟私人遊艇就是一艘海上移動豪宅,相較陸上建築物,除了受風耐震等安全法規要求,重量超重過多則直接負面影響結構安全、增加吃水深度(影響湖泊航行)、航行穩度能力(尤其重心偏高)、影響續航能力(船重耗油)。
一般而言專案時程被壓縮,被犧牲的往往是規劃期程,後續接踵而來是一大堆變更,包含船東客戶變更(外部)、設計及製程(內部),反而要花更多時間來補救、矯正、防治,苦了PM;何況隨專案階段推進越後期變更所需成本越高,犧牲規劃期程一定會誤了專案。
以下是個人造船專案領域經驗,與PMP訓練經磨合後,較能心領的專案管理實務之三個淺見,再者當個稱職專案經理,絕非照著PMBOKR走就行,特別是工程師轉任專案經理常受限於其過往所受之訓練及工作經歷,容易忽略某些重要環節而導致專案失敗。因此分享個人觀察及分析:
一、規劃前「整合」要聚焦於客製化,並逐步完善其「累積」及「一致」
專案本質仍屬客制化,但專案經理在初步階段掌握客戶需求? 造船實務經驗上,依時間流程規劃成兩大階段處理,所謂定義範疇或客戶需求規範,重點建立核心內容,頁面約20至50頂多,應列出船東需要船速、船長幾米、乘客人數、主機及發電機等動力系統、航行區域、入船級需求、內部空間等格局想法、水手及設備配置特別要求,專案經理能依據公司先前建造經驗,擬出一份核心規範書(Align-Specs)給予船東檢視。
除了即時校正及掌握船東想法,互動過程也釐清價值觀上差異,另外船東都是有錢有勢等專業人士,迅速反饋以滿足船東時間寶貴,甚至站在造船廠立場,專案經理與船東時間交涉久,俗稱客人頭洗一半,縮頭也不是,除非過程產生嚴重爭執,否則訂單幾乎都會敲定,專業經理面對客戶協商過程,同步對內展開分工作業,理順時程(交船日期)、預算(船價&毛利)、人力(設計&生產)、品質(船級入級等)、風險(特殊控管)界定。
二、專案期間要營造溝通分享、學習之機會、場合
造船建造實務伴隨著設計及建造循環流程,其中,客戶需求規範會在此階段發展至詳細規範,頁面約為上述核心規範書數量十倍,內文說明船體主要結構材料、建造工藝規範、船速節速(最高及巡航速度)、排水量(空船重量及半載及滿載重量)、油水艙容積、續航力、主要設備清單數量/品牌/規格,至於內裝也格外重要,各艙例如客格局設計、餐廳等全區家電細節、航儀及影音娛樂系統等規劃,對外藉以取得船東確認,對內成為各部門之工作延伸基礎,包含設計課發展原理圖及施工圖,建立BOM清單,協同採購課進行詢商收集報價及交期等應用,生產課導入生產工期工時及里程碑控管,QC身為廠內船東代表進行各生產節點驗收標準。
三、專案經理要了解自己及團隊成員特性,並學習理解船東使用者立場,建造好用的船。
船舶專案管理,理論設計及實務製程上沒有太大問題,專案經理應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資訊流通正確性及有效性,包含跨部門協調及作折衷妥協決策等,但實話說至今廠內對於使用者如何用船及習慣,保養維修等重點沒有太多經驗,畢竟會設計船或建造船,不等於會用船,此區塊更需要專案經理承接出細節反饋至內,同步善用同型船之客訴抱怨或售後服務等資料進行LL學習反饋,交出真正符合船東需求的船才是好船!
另外,專案經理花80%時間在溝通,溝通佔專案經理工作內容很大比例,如何讓專案相關資訊在適當時間即時建立、收集、發佈給所有利害關係人,是必然挑戰之一,什麼方式能夠以系統化方式進行訊息管理,建立良好溝通管道並且達到進度追蹤效果,想從原本組織架構中尋求解決,也是我第二延伸學習重點,循求適合造船專管系統,並計畫使團隊成員共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