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宏專案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目前位置:
首頁
實務應用
實務應用
專案管理如何導入敏捷
作者
蘇志成
作者簡介
筆者本身師從事大樓玻璃帷幕管理工作。在過去的10幾年來利用長宏所授予的管理技巧在東南亞完成己的大型的帷幕專案,在2024年又在長宏的學習下成功取得Scrum敏捷的證書,在兩者相輔相成下相信可以使專案工程更加有趣。
文章內容
筆者是於2012年於長宏專案管理公司訓練下成功取得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的證照,並於2024年7月份也在該管理公司下取得SM(Scrum Master)的證照。或許你會問,既然取得PMP的證照,已經可以充分了解並完整運用整的專案的IPECC的流程,為何我們還需要去學SM敏捷? 接下來我來為各學員說明原因。

在PMP證照取得後,筆者確實在這幾十年的時間反覆操作、運用專案管理的流程在工程管理上,也成功的完成幾個中大型的幾億台幣的外牆工程。在這一連串的操作過程裡,總覺得每個項目就如同瀑布式的依照專案管理流程SOP的操作,之後再透過逐步完善的修正、監控,才完成各個專案。在這一連串的流程下,確實可以完整的掌控全盤的工程節奏,但是在有些時候卻還是會因為某些設計或業主的工程變更而造成工程的延宕,進而影響整體移交的時程。但是當遇到有設計的不完美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在當下的絆腳石(變更或設計缺陷等)無法移除時,就會連帶影響其他介面廠商的延誤,造成許多連帶性的工種無法進行而停滯不前。就舉2019年的Covid而言,當時造成許多的公司、集團因無法有積極的應對措施,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也造成公司營運上的缺口越來越大,最終造成公司關門倒閉。此時再如何完善的IPECC或專業的管理流程也僅有限制地降低公司的損失,而隨著Covid時間的拉長及不確定性,公司關門一路也僅是時間長久而已。

當在今年年中在偶然的契機下接觸到敏捷,讓我深深體會到敏捷的威力與效用。也因為在取得證造後,讓我從新思考該如何將PMP與SM結合,一同運用到實際的專案管理上。事實上,PMP是提供一個項目管理的大綱,可以給予管理者對於整個專案從無到有,從有到如何監控、修正、導入、結案整體的方針,而當在這一整個流程中有發現障礙時,這時候就適合導入敏捷來協助。可以憑藉著敏捷的手法及每天不定期的追縱,在短時間內迅速排除眼見的障礙物,使得工程能夠迅速,可充份降地對工程的損失。雖然從敏捷初步的理論上,你或許有感受到,敏捷絕大部分是針對製造業,但是越是深入了解,並與專案管理的各個流程中相呼應,不然發現敏捷確實可以有效的解決IPECC各個疑難雜症,排除在道路上的坑洞或大石,最重要的是迅速有效。

敏捷最主要的成員不多,在一個專案裡不難找出3~5個人作為該敏捷小組成員,專案經理人(或是各項專業主任)可以擔任此一PO(產品負責人),再加上一個資深有經驗的SM就可成立。此一小組可以在PO啟動後開始針對緊咬得所有的疑難雜症加以分類,將各個工種負責人最所產出問題點分門別類,利用4D(Do, Decide, Delete, Diligent)四分法依照順序將特急件、急件、次級及一般事件分類。之後再將與PO討論調整,分別將各個事件需要完成的時間點分別標註預期完成年、月、日,以避免時間過就而忽略或忘記。

針對特急件部分,由PO將與業主與監造或專管協調後的結論在每日站立會議中更新給各組員與SM,並藉由每日組員與各個承包商協調後的結論,利用每日站立會議的時機傳達給PO,並相互交流,也藉此讓PO及SM了解在操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點,並藉由小組的腦力激盪、魚骨圖或其他管理手法取得有效得共識。各個成員的角色各司其職,在密集性的討論及追蹤下,讓單一事件能在短期內得到共識後的答案方向。在此一連串的Spring流程中,成員除了在每日短短的15分鐘站立會議外,其他的時間工程師就是需要積極地參與與承包商及事件相關人(或材料廠商)討論,並歸納產出幾個可行性方案,在短暫的站立會議中立即呈現,進而取的整個小組的共識。然而,筆者認為,在工程每日得站立會議後,(各工種的)成員所被分配到的任務,其實帶到分包商得會議,該成員即可立即與承包商組成操作另一個Spring。此時得小組成員(各工種得負責人)就變相成為另一個與承包商得PO,從專案團隊所賦予的事件問題就可以直接帶進到承包商得站立會議中討論,可以迅速得到回應及答案。

然而,於此之時筆者頓悟到,那為何承包廠商要無緣無償陪公子練敏捷迅速得到答案呢? 尤其是在現今國內眾多得專案全面進行下,千萬別以為每個承包商都是閒閒美代子在家泡茶,而貴公司的專案是每個廠商中的唯一項目,除非該專案的價格是讓廠商十分滿意,不然你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筆者唯一想到得強迫廠商陪練劍之道,就是將此一每日站立會議流程綁定到各分包商的合約當中,強迫廠商須推派一位主要幹部要參與此每日站立會議,而絕大部分工程會遭遇較多困難得大都發生在專案的前期,因此綁定此會議的時程應該都絕大部分發生在各工程期程的前三分之一。所以,在合約尚未簽定前,筆者建議須與公司的合約採購單位需要將此要求寫進合約內,以便在工程進行後,廠商要求額外的會議參與費用。此外,參加此站立會議並非需要承包商公司的高層,而是需要是有經驗的資深技術人員(在設計或施工上),而且此重點人物需有被授權,可做決策性的。相信在與承包商操作過多次的Sprint流程後,承包商將不難感受到敏捷的便利性及功效。

從上面筆者所述敏捷與專案管理的結合構思,期望能拋裝引玉,供有興趣的讀者能在取得PMP與敏捷的同時,可以相互運用,讓整的專案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如期完成移交,不因為其中的某的(或數個)事件而影響到移交時程。然而,在取得敏捷證書的學者,對於專案管理有充份熱誠者,筆者也建議可以考慮去學習並取得專案管理的證照,相信會對於全面的專案的管理模式有嶄新而全盤的思維及認知。